医学上将这种周期性疼痛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。原发性痛经像一场没有实质敌人的虚惊,子宫在排卵后分泌的前列腺素过多,导致平滑肌剧烈收缩,这种痉挛性疼痛通常在经期第一天达到顶峰。而继发性痛经则暗示着盆腔里潜伏的病灶,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最常见的"元凶",那些本该待在宫腔的内膜组织,叛逆地迁徙到卵巢、直肠甚至更远的地方,每次月经来潮时,这些异位的内膜同样会出血发炎,引发刀割般的疼痛。
疼痛的体验因人而异。有人形容像肚子里有台碎石机在工作,有人感觉后腰被铁锤击打,还有人伴随喷射性呕吐或腹泻——这是前列腺素同时刺激肠道的后果。更隐秘的是经期偏头痛,血管随着激素波动收缩扩张,让半数女性在经期遭遇"脑袋里的电钻"。妇科医生常能通过疼痛的"指纹"判断类型:原发性痛经多在青春期开始,疼痛集中在经期前48小时;而继发性痛经往往在20岁后出现,且疼痛时间更长,甚至贯穿整个经期。
治疗如同对症拆弹。对于前列腺素引起的疼痛,提前服用布洛芬等抗炎药效果最佳,就像在暴风雨来临前加固门窗。避孕药通过抑制排卵减少前列腺素产生,能让60%的女性获得显著改善。而对于子宫内膜异位症,腹腔镜手术可以清除异位病灶,但复发率高达50%。中医的辨证论治另辟蹊径,气滞血瘀型常用血府逐瘀汤,寒凝血瘀型适合少腹逐瘀汤,这些药方在调节整体气血的同时缓解局部瘀堵。
展开剩余46%生活方式的调整是无声的援军。经期前一周开始的热水泡脚能扩张盆腔血管,就像提前疏通可能拥堵的交通要道;腰腹部的暖宝宝通过持续供热放松肌肉;适度的有氧运动促进内啡肽分泌,这种天然镇痛物质是身体的礼物。营养师会建议增加omega-3脂肪酸摄入,减少红肉和乳制品——这些食物可能促进引发炎症的前列腺素生成。有趣的是,近年研究发现经期练习凯格尔运动能增强盆底肌力量,像为子宫安装缓冲装置。
最令人担忧的是社会对痛经的集体性轻视。"忍一忍就过去了"的论调让许多女性延误就医,特别是当痛经进行性加重时,这可能是内异症发展的信号。妇科医生见过太多案例:29岁的教师每次经期都靠打止痛针度日,直到不孕检查才发现巧克力囊肿;26岁的白领长期贫血,最终确诊子宫腺肌症。数据触目惊心:约10%的痛经女性患有内异症,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平均需要7.5年。
发布于:北京市实盘配资,国内前十股票配资平台,专业炒股配资门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